又到稻米飘香时。进入9月丰收季,伴随沪郊多地“国庆稻”开镰,今秋新米“抢滩”上市。今年,长三角多地遇到高温干旱极端天气,但各地通过科学管理、多措并举助力粮食丰收。江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美誉。如今,面对占据全国主导地位的东北大米、异军突起的越光米和东南亚香籼米,江南大米有何特色?如何再续品牌?南方稻三大优势沪产“国庆稻”来了!9月2日,在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上海汇民专业合作社,6台久保田888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自黄浦江源头水源地的松江大米“第一镰”开收。中秋节前夕,闵行、嘉定、奉贤等地相继开镰,经过烘干、碾米等工序,今年新大米将端上市民餐桌。“国庆稻”拉开了今秋江南新米的序幕。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适宜,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也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拥有不少稻米品牌。“南方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在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一系列考古发现里,水稻作为当时重要的农作物,是长江下游文明产生的基础。”上海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曹黎明介绍
小满,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北方的农作物开始变得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第二层含义是指降雨量增多,小满是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的来临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小满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前奏,暖风拂面,细雨蒙蒙,一切都刚刚好。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农民们忙碌着,为秋日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广袤田野上,描绘着黑土地上一幅幅勤劳的画卷。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林间小路,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到繁忙的景象,在农安县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三台六行精播机和两台免耕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不停,“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红色标语耀眼夺目。5月的通化县,玉米播种正忙、水稻插秧进入“倒计时”,为新一轮粮食生产积蓄丰收力量。眼下正值粮食耕种的关键期,通化县27.5万亩籽粒玉米已完成播种,10.5万亩鲜食玉米完成播种75%。育秧大棚里,水稻秧苗已达到三叶一心,插秧在即。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农业专家提醒,水稻种植户在条件适宜时要抓紧时间移栽,力争做到“不插六月秧”。大田种植户要
仲夏时节,风吹麦浪金黄一浪接着一浪翻涌微风阵阵,麦香滚滚芒种携着丰饶和慷慨不疾不徐地向我们走来“芒种”听起来就是一个忙碌的节气民间有俗语“芒种芒种,忙收忙种”南宋诗人陆游也在《时雨》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繁忙景象“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有种就有收芒种前后正是多个品种的荔枝成熟进行采摘的好时节“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集美貌与美味于一身的荔枝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心中偏爱“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白居易眼里的荔枝小小的一颗剥掉娇艳的粉红色外壳后莹白细洁,甜满肉腴一口咬下去清爽多汁、香气扑鼻或许正是荔枝的娇嫩可爱才让东坡居士一再地咏赞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道不尽对荔枝的热爱一句“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更是引起无限遐思也无怪乎在瓜果锦绣的盛夏时节荔枝能在满目琳琅中脱颖而出成为多少人四季难忘的“白月光”(毕竟谁能抵抗得住一颗白嫩嫩荔枝的诱惑呢小编我是抵不住)在芒种时节一众水果中能与荔枝齐艳的当属桑葚有诗句将桑葚比作珊瑚“紫葚累累何所似珊瑚万颗映朝晖”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打趣道“桑椹垂红似荔支荻芽如臂与人齐”足可见二
金黄的稻穗垂着头,秋风拂过,稻浪起伏。秋收时节,在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五常市,这样的画面很常见。这些稻穗在被收割、脱壳后,会成为晶莹剔透的大米,包装成袋,运往全国各地。“中国大米看东北,东北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是中国最好的大米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出过镜。数据显示,2022年,五常当地大米年产量为192万吨。不过,在今年,五常的大米产业遇到了非常状况——8月初,五常市遭遇强降雨,超过100万亩稻田不同程度被淹。这个数字占到了五常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约四成。“至少要三年才能恢复元气。”部分稻农形容这次灾难的后果。但是,受灾并不等于“彻底绝产”。暴雨退去后,关于五常大米“绝产”的传闻开始甚嚣尘上,就连央媒也发声辟谣。对于五常稻农来说,他们遭受了多重打击。作为米业现象级存在的五常,原本就受困于真假大米风波。如今,当同时面对无情的洪灾和“绝产”传言时,天天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慌。一、被绝产传言困扰的村庄“五常大米不是绝产了吗?还有水稻?”这条微信评论像一枚穿膛钢钉,扎得潘继萍心痛。她是五常市龙凤山镇乐园村的重灾户,暴
五谷杂粮是中国人的主食。殊不知,原来对于吃太多主食而导致的积滞,五谷杂粮也有妙用,五谷中谷与麦经过发芽之后,还可以起到消除主食积滞的功效。五谷也能消食养生谷芽,又名稻芽,多产自南方地区,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之功效;麦芽,又名大麦芽,多生长在北方地区,性平,味甘,归脾、胃、肝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之功效。生麦芽又擅长疏肝行气。《本经逢原》说到,“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可见谷芽不仅能消食,还可以补脾胃;而麦芽则以消食行气为主,但健脾养胃作用较弱,若无积而久服则会消耗人体元气。因此临床上,二者常共同入药,以消食化积、健脾开胃。麦芽也常用于治疗乳腺疾病。国庆后多积食,健脾要搭配国庆长假后,不少人容易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皮肤分泌油脂增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因食积而引起。有的人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吃得少却肚子胀,这是脾虚失运的表现。谷芽和麦芽都有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饮食积滞,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过食饱腹,消化不良等。通常会搭配白术、木香、神曲、山楂等健脾消食药同用,加强其消食化积的
汤原县稻米栽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寒地绿色大米的主产区,是黑龙江最早种植水稻的县份之一,也是三江平原的水稻发源地。 “好山好水出好米”,汤原大米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口感,这和汤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土壤特点、灌溉水源、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无论在全国各大展销会上,还是在大中城市的粮油批发市场和超市里都能看到汤原大米的身影。工作人员说:“即使是种的同一个品种,我们汤原大米和其它地方的大米在营养成分和食味口感方面绝对不同”。这也使得“汤原大米”有了“南五”(五常) “北汤”(汤原)的美誉。 据《汤原县志》记载,汤原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11年,由人工依自然水撒播试种水稻,1949年面积发展到了9万亩,解放后水稻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汤原县以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为工作重点,改变思路,应用新技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水稻面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05万亩,水稻总产实现55万吨,产值18.7亿元,水稻产业已经
五常市民乐乡振兴村看到,多架装载消毒液体的无人机腾空缓慢升起,对附近过水村屯进行整体消杀。负责现场作业的企业负责人高文辉介绍:“我们紧急集结了10架无人机,带了20名飞手到这儿来争取24小时作战。目前我们带的飞机都是最先进的,它的工作效率要比过去人为喷洒消杀高很多。”据了解,8月10日开始,哈尔滨市集结了300多人的干部力量,分别到双城、五常、尚志等受灾较重的村屯进行灾后帮扶。作为帮扶干部,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王瑞就在振兴村的消杀现场。王瑞告诉记者:“这次消杀主要是对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杀。像五常,我们来了121人,分别成立了60个工作组,住到60个村里头,主要是帮助村和乡镇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王瑞告诉记者,省市农业农村部门都派出了技术力量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受灾地块进行研判,尽最大努力帮助当地降低受灾影响和损失。“由省农技推广中心组成了专家组,分别到民乐的各个地块,根据它当时稻谷的长势,包括水淹的时间长短、高度进行研判,这个地块到底是绝产了,还是可能会有一些收成,能挽回的尽全力挽回,减少农户的损失。”王瑞说。“稻花香”是五常大米的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大米各地都有,为何产自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却能享誉天下? “咱们五常大米,米粒狭长,饱满坚硬,色泽清白。蒸煮后米香醇厚,入口香糯,回甘无穷。”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向记者介绍,五常大米的高颜值和好口感来源于“好出身”。 俗话说“一两土,二两油”,五常地区的黑土层厚度达1米左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达10%以上,如此“膏腴”之地,产出的大米自然非同一般。 而五常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更可谓是老天赏饭吃。“从高空俯瞰五常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开口朝西的马蹄形盆地,东南季风吹过受山脉的阻挡形成回旋,地处北纬45度黄金纬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干物质和可速溶双链糖积累较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适中,口感自然好。”张野给记者详细解释,“离开当地的小环境,同样的稻米品种移种到别处,品质就会发生变化。” 关于五常水稻的种植历史说法不一,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地名,五常大米亦封为贡米,专送京城。新中
学习强国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新华网 | 中国网--网上中国 |
版权所有:黑龙江稻之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备案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 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备案号:黑ICP备2025038850号-1